东北大学考研(东北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)




东北大学考研,东北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

北洋政府统治期间,曾发生过一起声势浩大的拖欠老师工资事件。

“教育为立国之本,经费为教育命脉”,但北洋政府却打破了这种教育秩序,经常拖欠教育经费。一时间各个省份的大学都受到了牵连,陷入了混乱之中,北大也不可避免。

因为拖欠工资,有老教授直接跳槽到了东北大学。到最后,连胡适也辞职,离开了北大。

一、拖欠工资,教员出走

1916年,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。只是在1923年到1926年期间,因为游学欧洲,他没有直接管理北大,而是交由蒋梦麟代理。

胡适在北大当职,也就是在蒋梦麟为代理校长期间。

1926年,在北大工作约八年之久的胡适,欲辞去职务。虽蒋梦麟还未允诺,他就先斩后奏离开了北大。在胡适后来写给蔡元培的信中,他解释了这次辞职的原因。

1921到1927年期间,因北洋政府的干预和不作为,全国教育都陷入困顿之中。作为“首善之区,观瞻所系”,北京的高校受到的牵连甚广。

即使各高校联合发起了“索薪运动”,力行六年之久,也收效甚微。

北洋政府虽同意“月拨国立北京专门以上学校经费二十万元”,但“往往任意拖延,多不按期核放,稍有事故,籍口停发”。

这些教育经费本就本就令教育界的人不满,而政府还总是拖欠。一时之间,怨声四起在所难免。

没有政府支持,北大教育经费十分紧张。因此教师的工资经常被拖欠,只能拿到一两成。许多老师不得不四处借钱,以养家糊口。最后实在无计可施,大多数都离开了北大。

好的教员都纷纷出走,这令胡适十分不满。

二、优秀人才,汇聚东北大学

此时的北大,有的教员辞职,有的还在坚守岗位。在这些教员观望之际,由张学良兼任校长的东北大学,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。

在给蔡元培的信中,胡适也提到了许多教员出走东北大学的事。

如北大最厉害的物理系教授温毓庆“已受东北大学之聘”,而数学系最受欢迎的冯汉叔也“已被东北大学用三百现洋请去了”。

北京大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,而却这些优秀教员纷纷出走,去了才创办不久的东北大学。

而东北大学能有这样的能力,与张学良息息相关。

张学良担任校长后,励精图治,积极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。

其他高校还在因为教育经费头疼不已的时候,由奉天省联合吉林、黑龙江两省创立,并且共同提供教育经费的东北大学,已经成为了教育经费最多的高校,常常高达160万银元。

那个时候,国内时局动荡,北京、南京等这些古城经济中心最容易受影响。而远在东北的东北大学,占尽了地理位置的优势,得以相对安定的发展。

张学良很注重学校的扩充。

办学期间,他收购了英国教会所设立的盛京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,并入了东北大学医学院。学校因扩建资金紧张时,他还自掏腰包,捐了近两百万元。

三、曾经辉煌,转瞬即衰

在张学良的带领下,东北大学一时间盛况难敌。

这里,不仅有位列前茅的基础设施,聘请的教员站在全国也大多是数一数二。

能吸引许多优秀人才,除了聘请教员工资高于其他高校外,对于外来省份的教授,东北大学也是“更显得优礼有加”。

据化学系的教授姚文林回忆,“例如东北籍教授的修金是发奉票,外省籍都发现大洋,两者差额相当之大”。

一个好的大学,往往是多方面的结合。

东北大学地理位置优越、善于推举贤才不断创新进步,想要发展不好也很难。

那个时候的东北大学,设立的专业不仅最多,也是全国最顶级的。

仅仅是学生就有3000多名,远超只有1000多的北大。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,没人敢质疑东北大学的办学第一的地位。

然而正当东北大学的发展蒸蒸日上之际,“九一八”事件打破了这种局面。

东北三省的首领张作霖所坐火车被日军轰炸,身负重伤,最后不治身亡。战火蔓延整个东北,社会一时之间都陷入了混乱之中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众多东北大学的优秀教员、学者大师不得不被迫离开,分散到全国各地的高校。

经此一遭,东北大学逐渐由盛转衰,再也没了以前的辉煌。

东北大学考研(东北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)

2023考研秘籍

跟我一起考研吗?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